昆明海顿神速造车:从设计到成品仅用半天
自从昆明海顿车库门开始给送水厂的三轮车安装了卷帘门,这场造车运动就变成了工作日常注入到各种不同的施工环节里。于是乎,登高车、举臂车、叉车、面包车、大货车、吊车……常年在海顿门业的生产车间和仓储区来回穿梭,奔流不息。
当一款工地门板转运车的设计图在中午刚敲定细节时,恐怕没人会想到,当天下午,它就已经作为实体成品出现在昆明海顿自动门业有限公司的施工项目第一现场。这场从创意到落地的“闪电战”,不仅让公司内部为之振奋,更让全程见证的新媒体小编直呼“震撼”——这,就是海顿速度的生动注脚。
研发设计的“快”,源于对需求的精准捕捉与高效响应。据参与项目的设计师透露,该项目的工业大门进场后,只能卸货在指定区域,但是从仓储区到门洞口,还有几百米的距离,因为门板又宽又大有重,单独依靠人工抬着门板过去的话费时费力,所以公司临时决定自己设计制造了这台转运车。
海顿门业造车的需求痛点,源于工地现场对门板搬运效率的痛点反馈。传统搬运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门板磕碰的风险。接到需求后,研发团队没有陷入冗长的方案讨论,而是直接带着问题深入一线,结合工地实际场景快速绘制草图、敲定结构细节,从功能优化到材料选择,全程围绕“实用、高效、安全”三个核心点推进,中午吃过午饭时分便完成了最终设计方案。
生产执行力的“强”,则体现在流程的无缝衔接与团队的协同作战上。设计方案敲定的那一刻,微信工作群里的指令便如信息流般高效流转。生产部门迅速备料,切割、焊接、组装等各环节工人同步启动作业;质检标准随设计图同步下发,确保每一个工序都不偏离要求。没有多余的等待,没有重复的沟通,从图纸到成品的转化,更像是一场精密的“流水线战役”,每个岗位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最终在下午实现了成品落地。
“从设计到成品只用了半天,这不是偶然,而是海顿多年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与‘高效协同’企业文化的必然结果。”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表示,无论是自动门的研发生产,还是这类定制化辅助工具的落地,海顿始终相信,快速响应需求、高效解决问题,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下午五点多,施工现场一线工作人员把焊接完成的门板转运车成品拍照发图在微信工作群里,这辆长度16.88米的两轮板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兴奋,激动,就像是幸福来敲门里的电影桥段,看着这辆结实耐用的板车,看着堆在一旁的庞然大物一般的门板,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忍不住鼓掌庆贺。造车用了小半天,后续的门板运输就会更加省时省力。
这场“半天出成品”的案例,不仅让外界看到了昆明海顿自动门业有限公司在研发设计与生产执行上的硬实力,更展现了一个企业对“效率”与“品质”的高标准追求。而这种追求,或许正是海顿在行业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